本报告由专家团队指导、国脉互联专业团队合作完成,首次以政务大生态和社会生态为出发点,系统构建“互联网+政务”的融合发展路径,探讨其演变规律和趋势,梳理其治理模式与关系,总结其实践探索与路径,并在挖掘与发现、自荐与推荐的基础上,以理论体系为基础,系统分析当前“互联网+政务”的50个典型平台、应用、模式的创新举措,为转型关键期的“互联网+政务”升级提供参考。
一、专家组成员
组长:汪向东 副组长:杨冰之
成员:高新民、姜奇平、赖茂生、郑爱军
二、项目小组
总策划:俞萍、唐鹏 执行组长:李凯
数据采集与报告编写人员:
孙泽红 金 婧 吴艳雪 夏 乐 陈昭颖
王英杰 王路燕 张文凯 陈 玲 邓 凯
张小燕 蒋艳琼 张幸瑾 吴 蕾 王 玲
闫春佳 朱娇娜 董 颖 李 童 朱睿思
陈 奇 郝可贵
第一章 理念篇:总结与升级
1.1“互联网+”开创的新时代
1.1.1 “互联网+”社会背景
1.1.2 “互联网+”使命与价值
1.2“互联网+政务”的基因嬗变
1.2.1 政务治理模式的新趋势
1.2.2 “互联网+政务”的影响与挑战
1.2.3 “互联网+政务”的演变规律
1.3“互联网+政务”的生态感知
1.3.1 政治要素:建立高效的现代治理体系
1.3.2 经济要素:互联网经济成为新风向
1.3.3 社会要素:政府与社会信息共治时代
1.3.4 技术要素:移动互联网平台成为新渠道
1.4“互联网+政务”的内涵与特征
1.4.1“互联网+政务”的内涵
1.4.2 “互联网+政务”的特征
第二章 关系篇:改善与提升
2.1政务治理关系链的变化
2.1.1 政务治理的复杂性是传统要素与互联网基因的整体反映
2.1.2 政务治理的复杂性具有四大“能力”
2.1.3“互联网+政务”要致力于治理体系的多元共赢
2.2政务治理的三层裂变
2.2.1 主体层面:主体逐渐增多
2.2.2 业务层面:参与式治理探索强耦合
2.2.3 价值层面:推动城市转型与治理
2.3“互联网+政务”的趋势
2.3.1“互联网+政务”的四大形态
2.3.2 智慧政务的四种新理念
2.3.3 “互联网+政务”的五大格局
2.4“互联网+政务”行动路线
2.4.1“互联网+政务”的驱动力
2.4.2 “互联网+政务”的融合路径
2.4.3 “互联网+政务”的行动矩阵
第三章 实践篇:探索与再造
3.1政务服务平台化
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3.1.2 浙江政务服务网
3.1.3 江西政务服务网
3.1.4 海南省网上审批大厅
3.1.5 i厦门一站式服务平台
3.1.6 江苏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网
3.1.7 鄂尔多斯市政务服务网
3.2政务资源集约化
3.2.1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技部
3.2.2 北京市网上政务服务大厅
3.2.3 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
3.2.4 中国南京
3.2.5 广东省公安厅
3.2.6 上海奉贤
3.3政务应用移动化
3.3.1 中国气象网
3.3.2 “最后一公里”官方微信
3.3.3 中国苏州 APP
3.3.4 “淮安政务”微博
3.3.5 中国•新余 APP
3.3.6 “上海宝山”官方微信
3.3.7 “上海金山”政务微信
3.3.8 嘉定农业•微网站
3.3.9 镇海发布双微
3.4政务治理数据化
3.4.1 中国林业网
3.4.2 北京政务数据资源网
3.4.3 上海市政府数据服务网
3.4.4 无锡市政府数据服务网
3.4.5 云上贵州
3.4.6 北京市工商局e网通平台
3.4.7 北京市地方税务局
3.4.8 浙江交通
3.4.9 海曙区数据开放平台
3.5政务渠道020化
3.5.1 武汉市民之家
3.5.2 佛山市政民互动大平台
3.5.3 柳州市政务服务中心
3.5.4 中国•黔南
3.5.5 龙岩公共服务网
3.5.6 上海市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
3.5.7 厦门海沧区行政服务中心
3.5.8 北仑之窗
3.5.9 上海市普陀区万里街道“网上通“
3.6政务应用智能化
3.6.1 广东省地方税务局
3.6.2 鹿寨政府网
3.6.3 中国上海•白玉兰助手
3.6.4 南山政府在线
3.7政务信息透明化
3.7.1 中国政府网
3.7.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3.7.3 广东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3.7.4 中国•宁波
3.7.5 中国•成都
3.7.6 中国•铜陵
附件1:结论与附表
4.1“互联网+政务”发展的十大结论
4.2“互联网+政务”入评案例50强名单
4.3“互联网+政务”追踪案例提名名单
附件2:北京国脉互联信息顾问有限公司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