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互联网+农业"四个着力点是基于市场 信息透明 品牌价值和组织创新

2015-07-03 来源/作者: 国脉电子政务网
浏览量: 分享

  2015年7月3日我在太原参加“第一届山西省互联网大会”,应邀在开放论坛上围绕“互联网+,如何助力现代农业”发表看法。我提了四个关键词,表达了如下观点:

  一、“基于市场”

  我们讲互联网+农业,不能割裂历史,要在总结前些年农业信息化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其中,最需要总结的就是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过去多年,农业信息化走过一条政府主导、国家投入、官办平台、自上而下的路子,在能力建设上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市场化应用及其实践绩效差强人意。近年,在包括电子商务在内的农业信息化领域,出现了一种有别以往的市场驱动、民间投入、市场化平台、自下而上的发展样式,应用绩效良好,意义重大。未来的互联网+农业,要“成规模、可持续、见实效”,就需要牢牢树立基于市场的观点。这不是否定政府在互联网助力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实际上政府营造产业发展环境、提供公共服务和监管等是必不可少的;而是说,政府要在“互联网+农业”中发挥作用,也要敬畏市场,尊重和顺应市场规律,努力将互联网助力现代农业建立在市场化的基础之上。

  二、“信息透明”

  业内其实早有共识,当前,制约现代农业健康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信任的缺失。而造成消费者对农产品不信任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农业生产经营过程的信息不透明。当然,信息透明化,并不能解决农业现代化的所有问题;但是,如果要在信息不透明的情况下实现农业现代化,也是不可思议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为解决农业信息透明化的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得力手段,然而,要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实现农业信息透明化,远不是政府一纸命令那么简单,也不仅仅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的从业者,这需要各相关主体付出巨大的、长期的努力。不过,再难,也必须坚持。信息透明化,是“互联网+助力现代农业”必须选择的一大方向。

  三、“品牌价值”

  农业生产是一个生物的、或生命的过程,不像工业是一个物理的、或化学的过程。靠天吃饭,给农产品带来有别于工业产品的非标准化特点。尽管农产品有作为生产资料和作为消费资料的区别,人们对其标准化的要求也不一样。就消费资料农产品来说,在人们日益追求差异化、个性化消费体验的今天,农产品的非标准化本来是个好事。可是,由于品牌化农业的欠缺,农产品非标准化或差异化的内在价值,并没能通过品牌的载体,很好地体现在市场价值和收入回报上。品牌化农业,不一定都落在产品上,它的生产者、经营者也可以成为品牌,人格化的品牌。品牌是差异的体现,离不开信息。要让好的农产品、好的农业生产经营者,获得应有的市场认知和更高的价值回报,理应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

  四、“组织创新”

  我们现阶段的农业,就其整体而言,在生产经营的组织方式上,还是相当松散、粗放的。生产经营组织化方面的缺陷,不仅降低了产业整体的效率和效益,加大了资源浪费,而且造成销售与生产之间的相互制约,因担心卖难不敢扩大生产和因担心供应无保证不敢营销二者并存,限制了市场的有效性。订单农业,也因靠天吃饭、因产业和市场的各种相关因素不配套举步艰难。可见,农业上无论市场化程度,还是产业链、供应链整合的水平,都有极大的提升空间。互联网+,电子商务+,让农业可以一下子对接到广域的大市场,可以让农业生产者、经营者更直接地感知市场用户差异化和不断变化着的需求,并根据市场的需求重新梳理和整合产业链、供应链,其中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信息流,将在组织创新中发挥战略性的作用。

  总之,我认为,基于市场、信息透明、品牌价值和组织创新,是互联网+农业特别需要注意的四个重要的着力点。

标签:
投稿人:zhangzhebin
在线客服